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 >

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来栖

2024-07-17 22:11:26

  今年以来,陕西省围绕乡村医疗卫生人才招引、培育、使用等环节密集推出多项政策举措。一些政策正在加速落地实施,一些已经在先行试点地区“开花结果”。近日,记者赴该省汉中市、安康市等地进行实地采访。
       十足诚意引才
  确保有编有岗,试用期满考核合格一次性补助安家费3万元,服务期内在原工资基础上浮动一至两级薪级工资,晋升高级职称优先评定和聘用……以上是陕西省为吸引医学类毕业生投身乡村、扎根乡村增设的部分优待条件。
  早在2013年,陕西省就启动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毕业生工作。该省卫生健康委人事处负责人介绍,尽管定向招聘人员需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少连续服务5年,但诚意十足的入职待遇还是吸引了不少有志者。11年来,全省累计定向招聘医学类毕业生19397人,现在岗17355人。
  汉中市南郑区圣水中心卫生院内科、中医科和口腔科的3位医师都是通过定向招聘来的。“现在,这几位年轻人都是卫生院的中流砥柱。”该院院长程海涛说。
  据了解,该卫生院服务辖区20余万人,居民对口腔医学服务需求较大。前几年,圣水中心卫生院配齐了设备,每周邀请上级医院医生来卫生院坐诊一天,勉强满足了当地居民需求。
  可“借人”总不是长久之计,该院2023年终于通过定向招聘从城区口腔诊所请了一位口腔科医生来院工作,补上了人员空缺。“享受了定向招聘政策,这里的总体待遇和发展前景比口腔诊所还要好一些。”这位口腔科医生表示。
  前不久,陕西省政府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该省卫生健康委人事处负责人介绍,主要是结合乡村需求变化,从招聘数量、专业、学历、年龄等方面对前期政策进行修订优化。比如,在待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将原来每年定额下达2000名招聘计划修订为每年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当年实际需求,结合编制空缺情况确定招聘数量;将乡镇卫生院应聘人员最低学历要求从本科放宽为大专,将其年龄限制从35周岁放宽为40周岁等。
  “这些调整及时且必要。”当地不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表示,放宽限制、简化程序,能进一步推进人岗相适,吸引更多匹配乡村需求的医学人才。
       本土挖潜育才
  面向村卫生室,启动3年制农村订单定向大专医学生免费培养,是陕西省今年推出的又一项重磅举措。
  “目前,陕西省正面临村医队伍老化问题。未来几年,每年将有几百名村医因年老退出村医队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负责人表示,在做好大学生村医专项招聘工作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定向培养为村卫生室提前储备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乡村医生。“目前,全省已征集大专定向医学生培养需求423名,并确定6家高校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和中医学专业两类大专定向医学生。”该负责人介绍。
  在省级层面启动村医相关培养工作之前,安康市等地已经启动相关探索。安康市石泉县于2020年联合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启动该县首批订单定向大专医学生培养。“培养本地的孩子,更有希望让他们长期留在基层。”石泉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守勇说,按照协议,每名定向生3年在校学习期间共享受11500元定额补助(学费、生活费),毕业后在村卫生室服务不少于6年,毕业3年内须考取助理医师资格证。截至目前,该县共与31名学生签约,其中5人已经毕业到村卫生室工作。
  在石泉县两河镇新春村卫生室,记者见到了一年前毕业上岗的村医刘杰。他介绍,高中毕业那年,自己的高考分数距离本科线还差21分。在他茫然无措时,村干部带来了县里统一培养村医的消息。
  刘杰赶上了好机遇,2023年底,中央编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医按程序给予事业编制保障。目前,刘杰已经被首批纳入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管理。“这让我看到了更加光明的未来。”他说。
  此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苏陕协作等都成为陕西省培养培训本地医务人员的重要平台。汉中市宁强县地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会地带,大山深处的百姓外出就医面临诸多不便。县域医共体成立后,宁强县天津医院派出多名医务人员到乡镇支援,同时又接收了多家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前来进修。
  来自该县广坪镇中心卫生院的全科医生赵志超告诉记者,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和汉中市中心医院长期派驻专家帮扶宁强县天津医院。自己在宁强县天津医院学习时,派驻专家时常手把手给予指导。
       灵活机制用才
  要吸引更多医学人才投身基层、长期留在基层,还需要建立灵活的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目前,陕西省在多地推进医疗机构编制备案制灵活运用,加大“两个允许”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推动落实力度,努力为基层人才工作拓展空间。
  过去因为整体服务水平欠佳,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得不到居民的认可,医院运营一度陷入困境。“是编制备案制为医院发展松了绑,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帮医院打了个翻身仗。”该院院长张龙涛介绍,该院自有编制数量仅有260多个,自实行编制备案制后,该院因需设岗,又引入编制备案制人员440余名,极大提升了医院服务能力。该院高级职称人才由2015年的16名增加到目前的108名,拓展新技术新项目100多项,服务能力、社会美誉度大幅度提升。
  目前,汉滨区几家区直医疗机构全部实行编制备案制,按照医院床位数、人员1:1.5比例核定医疗机构用人总量。财政按照每人每年3万元标准给予补助,几家医疗机构均得到快速发展。“正式编制和编制备案制人员同工同酬、竞聘上岗,目前除备案制人员无法竞聘副院长以上职务外,两类人员在待遇上没有其他区别。”汉滨区卫生健康局局长胡登基说。
  “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是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机构活力的关键一招。但是具体到落实上,什么钱能发,发放的标准是什么……类似困惑在“最后一公里”影响了政策落实。南郑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冯琦介绍,为了切实把政策用好用足,该区2023年在前期试点基础上,经卫生健康、人社、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协商一致后,以区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的名义印发《镇(办)卫生院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方案(试行)》。指导方案依据不同科室的业务内容、风险和劳动强度等制定不同考核内容与分配办法,建立了注重效率和贡献、结合数量与质量的分配机制。
  南郑区大河坎镇卫生院院长王波说,过去担心违规,即使有结余也不敢发,现在卫生院按照明确的指导方案分配绩效,临床医生平均每月绩效收入增长到3000多元。“合理、透明的薪酬分配制度正在逐步形成,这是吸引医学人才扎根乡村沃土的必要条件。”王波说。
       短评   乡村人才政策重在务实管用
  面对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的突出问题,乡村人才政策重在贴合实际、务实管用。
  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的招引与培育,应坚持“优”的目标,同时坚守“有”的底线。陕西省适时调整政策,在不降低待遇的前提下将学历起点从本科调整到专科,年龄限制从35岁放宽到40岁,这是对乡村现实需求的及时回应。先把人招进来,把工作做起来,再视需求通过培训把“人力”培养成“人才”,不失为察势而谋的合理选择。
  在乡村医疗卫生人才使用中,既要重视耕耘,也要关心他们的收获。在陕西的秦岭深处,很多基层医务人员日常在乡村工作,但家人生活、孩子学习都在县城,他们不得不每天长途奔波,或者与家人长时间分离。在上述问题一时难有两全之策时,陕西省多地结合工作环境、通勤距离等适当增加工作补贴等。这些都是有助于“留住人”和“留住心”的关键之举。
  乡村医疗卫生人才政策需注重本土挖潜与涵养。陕西省注重内部挖潜,在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类本科生的同时,又在全省范围内创新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类大专生培养工作,为卫生室培养和储备力量;注重用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苏陕协作等各类平台和机遇涵养本地人才;鼓励各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建立绿色通道,开展“人才回乡计划”。这些举措充分发挥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作用,正在以乡音乡情为纽带,凝聚共建健康陕西的强大合力。
      来源:《健康报》(2024年07月15日 第 4 版) 本报记者 高艳坤 张晓东 特约记者 李小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