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医疗 >

血糖监测 这些误区要注意

2022-09-06 16:09:19
血糖监测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血糖监测,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否理想,有无低血糖的发生,了解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是否有效,为调整饮食或用药提供依据。但是,达到这样目的的前提,是血糖监测的结果要准确可靠,而很多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时候,会犯一些错误。
  检查前暂停使用降糖药
  很多糖尿病患者告诉医生,他们第二天要到医院化验血糖的时候都提前把降糖药物暂停,原因就是想看一看停药以后血糖有多高。
  其实这是错误的,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去医院检查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应该停药。
  检查空腹血糖时,前一天晚上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应当照常应用;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时,当餐的药物(包括胰岛素)也应当照常应用。
  测空腹血糖抽血时间太晚
  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以及前一天晚上的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严格地讲,只有过夜禁食8~12个小时后并于次日早晨8点之前釆血,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
  禁食超过12小时以及午餐前、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称为空腹血糖,其结果会因空腹时间太久、体内各种激素变化而不能代表空腹状态。
  检查前一天故意少吃
  还有一些患者第二天要去医院监测血糖,担心血糖值高。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血糖检查结果,有意识地在检查前少吃一点。这样测得的空腹血糖结果可能比较理想,但却不能代表平常状态下的真实血糖水平。
  只监测空腹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餐后血糖重视不够,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可以,其实餐后2小时血糖也十分重要。
  首先,在糖尿病发病之初往往是先餐后血糖升高,而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监测餐后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另外,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危害更加严重,严格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自我感觉代替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中有很多喜欢用一些症状说明他的血糖高低,比如小便多、视物模糊、口干等症状,只有出现了这些症状,他才会测血糖。这样做对吗?
  的确,血糖高低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关系,每个人对血糖变化的敏感性是有差别的,血糖高低有时与自我感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自觉症状轻重并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的真实水平。
  有些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尽管血糖值很高,但症状却不明显,倘若这种高血糖状态一直得不到发现和有效控制,则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
  不规律血糖监测
  有些患者怕花钱、图省事,往往间隔很长时间才测一次血糖,而且只测空腹血糖,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
  血糖监测应当经常化,监测频次要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病情较重、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为了全面掌握病情,往往需要一周选择两天,测全天8个时间点的血糖谱,包括空腹(或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及凌晨3点的血糖。
  如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如出差、参加宴会等)或者身体出现特殊状况时(失眠、感冒、心绞痛、怀孕等),也要增加血糖监测频率。若病情稳定,一周选择一天,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就可以了。
  自测血糖值和医院的不一样就认为不准
  血糖仪是从患者的手指侧面采血,测的是毛细血管全血糖;而在医院是静脉抽血,测的是血浆血糖。
  一般来讲,空腹时静脉血糖与指尖血糖相差不多,但餐后2小时指尖血糖可能会略高于静脉血糖。永 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2023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